瘟神的奥秘:血防纪念馆带你揭开“血吸虫”的神秘面纱

图片

   


  走进中国血防纪念馆,肃穆的氛围中,瘟神二字带着历史的沉重感扑面而来。它并非神话中的狰狞鬼怪,而是曾经肆虐中国南方、夺走无数生命与健康的真实梦魇——血吸虫病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尊瘟神的神秘面纱,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与传播途径。


 一、 何为“瘟神”?瘟神之名从何而来?  


   所谓瘟神,正是医学上所称的血吸虫病(尤其是日本血吸虫病)。它得此尊号,源于其触目惊心的危害:

危害深重,夺命无形:在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年代,血吸虫病在流行区造成大规模感染。患者肝脾肿大、腹大如鼓(大肚子病)、骨瘦如柴,丧失劳动能力,甚至大量死亡,呈现千村薜荔人遗矢,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。

肆虐范围广,遗祸时间长: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有水网钉螺分布的广大地区,影响人口众多,流行历史久远。

社会经济的沉重枷锁: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,是压在流行区人民头上的一座瘟神大山。

毛主席在《送瘟神》诗篇中深情又豪迈地写道:绿水青山枉自多,华佗无奈小虫何!正是对当时血吸虫病危害的真实写照与人民战胜它的坚定决心。


二、瘟神如何传播?钉螺竟是关键帮凶

  血吸虫病的传播,是一个精密而致命的生态循环。瘟神(血吸虫)的扩散,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环节,纪念馆的科普展板生动揭示了这一链条:

微信图片_20250729155937.jpg

1.源头:虫卵入水


感染了血吸虫的人或哺乳动物(如牛),其粪便中含有大量虫卵。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污染水源(河、湖、沟渠、池塘等),虫卵随之进入水中。


2. 孵化与第一步宿主:毛蚴找钉螺

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(一种自由游动的幼虫)。毛蚴必须在极短时间内找到并钻入唯一的中间宿主——钉螺体内。没有钉螺,血吸虫就无法完成其生活史!钉螺是瘟神传播链中不可或缺的死亡中介


3. 在钉螺体内的变身

毛蚴在钉螺体内经历复杂的无性繁殖过程,经过母胞蚴、子胞蚴阶段,最终产生成千上万的尾蚴


4. 释放与感染:尾蚴逸出寻宿主

成熟的尾蚴从钉螺体内分批逸出,悬浮在水体中,尤其是在岸边浅水处。尾蚴是感染人的阶段。它们极其微小,肉眼难以察觉。


5. 侵入人体:瘟神附体

当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(或粘膜)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(如捕鱼捞虾、游泳戏水、洗衣洗菜、耕作放牧、防汛抢险等)时,尾蚴能在十数秒内迅速钻入皮肤。

尾蚴进入人体后,发育为童虫,随血流移行,最终在门静脉系统(肠系膜静脉)定居并发育为成虫。成虫交配产卵,部分虫卵沉积在肝脏、肠道等组织造成损害,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,完成一个循环。


曾经的瘟神血吸虫,其奥秘已被科学之光层层照亮。中国血防纪念馆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科普的传播者。了解瘟神是什么、知道它如何传播,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,更是筑牢当下和未来健康防线的基石。让我们从纪念馆中汲取智慧与力量,时刻保持警惕,让瘟神永无复辟之日,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与人民安康!


温馨提示:

中国血防纪念馆是了解血吸虫病防治历史的宝贵窗口,欢迎前往参观,获取更直观、深刻的科普知识!关注血防,就是关注我们自身的健康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