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红色展馆讲故事——第四期】枯木逢春:血吸虫肆虐下的“苦妹子”如何迎来新生






红色展馆讲故事



图片
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,一部以血防为题材的影片《枯木逢春》感动了中国,震撼了世界。主人公苦妹子解放前,因患血吸虫病,只“怀孕”不生崽,婆婆、丈夫对她冷眼相待。解放后,在党的领导下,各疫区掀起了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斗争。苦妹子的血吸虫病得到了治愈,并在第二年生下了一对双胞胎,一家人过上了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。苦妹子的原型之一就是我县邓埠镇西畈港边村民,邓梅女。
图片




11.jpg




红色故事


  1933年,邓梅女出生于邓埠镇倪桂村,不满周岁时,父亲因贫病交加去世了。母亲带着她先后三次改嫁。十一岁那年,母亲也突发高烧,吐血而亡。母亲死后,穷困潦倒的继父让她跟着同族的叔叔生活。叔叔对她十分刻薄,要她光着脚丫讨猪菜,即使是数九寒冬,冰天雪地,也是如此。村里人都叫她“苦妹子”。

  新中国的诞生,让“苦妹子”迎来了新生活。可病魔施虐,又让她陷入深渊。1950年,17岁的邓梅女与邻乡港边村村民金兴华喜结良缘。和婆婆一起全家三口,生活过得很不错。可是不久她便患了血吸虫病,很快就由身强力壮变得精神萎靡不振,面黄肌瘦,肚子大得像个皮鼓。三年、五年过去了,她还没有生小孩,婆婆责怪邓梅女不争气,不给家庭添福;丈夫也变了,嫌她面黄肌瘦不好看,不生育儿女,走起路来慢吞吞,拿起锄头就喘气,抱怨自己倒霉,娶了不中用的妻子。

  原来,当年这一带是血吸虫病泛滥区,村里95%的人都得过血吸虫病。当时这儿流行的一首民谣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:妇女遭病害:只见“怀胎”不生崽,多年难闻婴儿声,十家九户绝后代。面对着这让华佗都无奈的“小虫”,邓梅女内心充满了绝望,每天以泪洗面,生活过得比黄连还苦。

  1955年,毛主席发出“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”。让“苦妹子”从痛苦中看到了希望,在绝望中走了出来。余江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,动员全县人民向瘟神宣战!第二年,党中央派了工作组到余江县组织治疗血吸虫病,消灭血吸虫。港边村也来了治疗队,检查结果显示邓梅女一家都患有血吸虫病。经过33天的精心治疗,邓梅女病痊愈了,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精神焕发,充满活力。进院时,一里远的路,邓梅女挺着大肚子一步一歇,走了足足40多分钟,而出院回家只花了10多分钟。随后丈夫、婆婆也接受了治疗,并都恢复了健康。

  邓梅女病愈后,第二年就怀孕了,第三年年初生了个大胖小子,全家人高兴得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,乡亲们也不再叫她“苦妹子”了。在随后的几年,邓梅女又先后喜添了两儿两女。

  苦妹子“头年治好病,第二年生小孩”,成为当时的奇闻、奇事。各级媒体记者和艺术家结队前来祝贺和采访。著名剧作家王炼在酝酿电影《枯木逢春》中的女主角苦妹子时,便以他见到的“苦妹子”邓梅女为原型之一而加以塑造和升华。《枯木逢春》播放后,曾轰动一时。

  大儿子出生后,邓梅女主动当起了义务查螺员,一干就是20年,多次受到省、市、县的表彰,被村里人尊称为 “福奶奶”。



“苦妹子”苦了一辈子,而以邓梅女为代表的“苦妹子”却能迎来幸福的生活,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邓梅女们赶上了好的时代—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了。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,为人民谋幸福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了一个个灾害,渡过了一个个难关,夺取了一个个胜利,中华民族正昂首迈向伟大的复兴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新时代下,我们要进一步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!